AI跨境电商暴富神话?99%的人都忽略了这几个坑!
AI 赋能出海?别把跨境电商想得太简单
3月11日,四川省商务厅指导、阿里巴巴国际站主办的“跨境出海生态大会”在成都举行,主题是“AI智赋·极简出海”。会上,不少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跨境贸易,帮助企业突破地域限制。四川本土的倍益康也带着他们的智能健康产品亮相,试图展现自己在全球市场扩张中的实力。
AI 真能降本增效?
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显示,AI 工具的使用率正在增长,智能选品、需求预测等功能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出海的门槛。但问题是,这些 AI 工具真的那么好用吗?
我个人对这种“AI 赋能”的说法持保留态度。首先,数据质量是 AI 的基础。 如果输入的数据本身就存在偏差,AI 分析的结果很可能南辕北辙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用过去三年的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市场,那很可能忽略了疫情后的消费习惯变化。
其次,AI 只是工具,最终决策权还是在人手里。 很多企业在使用 AI 工具时,容易陷入“唯数据论”的陷阱,忽略了市场调研、用户反馈等更重要的信息。《增长黑客》一书中就提到过,数据分析只是增长的手段之一,更重要的是理解用户需求,找到产品的核心价值。
倍益康提到,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精准定位市场需求。这当然没错,但如果仅仅依赖数据,很可能错失一些潜在的市场机会。比如,某个小众市场的数据量可能不大,但用户需求却非常强烈,如果忽略了这些信息,就等于放弃了潜在的增长点。
“技术+场景”?小心掉进概念陷阱
倍益康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康复科技生态,包括便携制氧机、筋膜枪、理疗机器人等产品。特别是那个理疗机器人,号称可以替代传统人工理疗,降低运营成本。
不得不说,这个概念听起来很吸引人。但仔细想想,真的那么靠谱吗?理疗不仅仅是机械的按摩,更重要的是与用户的互动和沟通。 一个有经验的理疗师,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反馈,调整按摩手法和力度。而机器人呢?它能做到这一点吗?
而且,理疗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。新闻里不是经常出现机器人伤人的事件吗?(参考2016年德国大众工厂发生的机器人致死事件)如果理疗机器人出现故障,对用户造成的伤害可能比人工理疗更大。
当然,我并不是完全否定理疗机器人的价值。在某些场景下,比如缓解肌肉疲劳,它可能确实比人工理疗更有效率。但如果把它当成替代人工理疗的解决方案,那就有点过于乐观了。
政策红利和产业带优势?别忘了核心竞争力
文章提到,跨境电商交易中医疗器械及健康产品增速领跑,倍益康的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,但也需要冷静思考。
政策红利和产业带优势只是外部因素,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和服务。 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,服务跟不上,即使有再多的政策支持,也无法在海外市场立足。
很多中国企业在出海时,容易陷入“价格战”的泥潭。他们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,但这种模式很难持续。因为价格战最终会损害企业的利润,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。
倍益康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长期的成功,必须摆脱“价格战”的思维,专注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。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用户需求,开发出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。同时,他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,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总而言之,跨境电商出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AI 赋能、政策红利、产业带优势,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。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。只有脚踏实地,深耕细作,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